百年回望:中國共產黨領導金融科技發展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1-05-18 18:01:14 瀏覽量:
要看未來,先讀歷史。金融科技飛速發展的這幾年,讓我們真實地看到了什么是“科技驅動商業”,并更加深刻理解“科技定義商業”的趨勢。
金融科技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金融電子化階段
金融電子化階段,發生在70年代到21世紀初期,在這個階段又可分為兩個歷程:“替代手工”和“數據大集中”。
第一個歷程是“替代手工”,發生在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部分銀行的業務開始以計算機處理的方式代替手工操作。
金融科技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金融電子化階段
金融電子化階段,發生在70年代到21世紀初期,在這個階段又可分為兩個歷程:“替代手工”和“數據大集中”。
第一個歷程是“替代手工”,發生在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部分銀行的業務開始以計算機處理的方式代替手工操作。
- 70年代,中國銀行引進第一套理光-8型(RICOH-8)主機系統。
- 80年代,我國銀行業相繼引進了日本的M-150、美國IBM公司的4361、4381型主機系。
- 90年代,引進美國IBM公司的大型機ES9000系列主機。
- 1991年4月1日,人民銀行衛星通信系統上電子聯行的正式運行,標志著我國銀行信息系統進入了全面網絡化階段。
- 1993年,《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加快金融電子化建設。
- 1999年9月1日,工商銀行啟動了“9991”數據大集中工程。
- 2001年,幾乎所有的大型金融機構無一例外地走上了數據大集中之路。
- 2002年下半年,以中國工商銀行完成數據大集中建設工程、深圳發展銀行實行業務外包等為標志,中國銀行業數據大集中取得了初步的建設成果。
第二階段:金融信息化階段
-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WTO,中國原本就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出現了新的競爭格局。
- 2001年,中國銀行建立獨立的CA認證中心。
- 2002年9月,中國建設銀行總行成立電子銀行部,全國37家一級分行開通了網上銀行業務,業務呈現成倍發展態勢。
- 2003年底,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實現綜合業務系統平臺改造,建立了個人網上銀行和公司網上銀行。
第三階段:互聯網金融階段
- 2004年,第一批第三方支付企業出現。
- 2007年,第一家網貸平臺拍拍貸成立,電商平臺與銀行嘗試聯合放貸。
- 2008年,中國銀行整合了分散在各地的網銀系統。
- 2009年,比特幣誕生。
- 2011年,人民銀行正式發放第三方支付拍照,向27家第三方公司發放支付拍照,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民營第三方支付獲牌,第一家眾籌平臺上線。
- 2012年,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掃碼支付試水,之后迅速線下推廣,科技對金融行業的滲透從線上互聯網擴展至線下零售支付。
- 2013年,支付寶推出“余額寶”;北京銀行首次建立直銷銀行;央行等4部委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 2014年,政府報告首提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中國首家互聯網銀行正式獲準開業;15家銀行上線直銷銀行業務;全年新成立P2P平臺1633家;螞蟻金服成立。
- 2015年,大行啟動互聯網化轉型;央行聯合十部委正式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第四階段:金融科技階段
- 2015年,e租寶事件,引發公眾對P2P理財安全的質疑;第三方支付、網貸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相繼出臺。
- 2016年,政府報告提出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國務院召開電視會議,推動對民間融資活動的規范和監管;《網絡接待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正式發布;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
- 2017年,人民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發布《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網貸行業“1+3”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 2019年,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