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ev53w"></source>
  • 
    

  • 動態新聞

    聯系我們

      電話: 0473-965188

      傳真: 0473-2017669

      網址: http://www.1vimaxpills.com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動態新聞 > 經濟金融

    經濟金融

    養老金改革頂層方案:事業單位與企業或并軌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10-10 09:34:30    瀏覽量:

    正在研討中的養老體系改革頂層方案,可能將在繳費主體、統賬模式上,實現城鎮職工和事業單位人員兩套社保體系形態“趨同”。

    本報記者10月9日獲悉,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將實行單位與個人繳費、統賬結合的基本制度;建立基本養老金待遇與繳費期長短掛鉤;實行適合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補充養老保險辦法。

    “從改革的基本思路來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和企業的制度設計是一致的,也就是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要逐步和企業的基本養老制度并軌,實現統一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統賬結合模式。”相關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根據現行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職工退休后養老金的發放主要參考其繳費年限長短和個人賬戶繳費額多少來確定。多數事業單位則實行財政支持的現收現付制度。

    本報獲悉,未來的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改革,也將參照這一模式,使得基本養老金待遇與繳費長短和多少緊密聯系,從而對事業單位人員參保形成激勵機制。

    短期個人賬戶難做實

    雖然本輪事業單位改革提出實行單位與個人繳納,實行統賬結合的基本制度,但業內人士分析,根據以前試點的情況來看,個人賬戶不會馬上做實。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確立了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社會統籌基金由單位負擔繳費,個人賬戶則由職工個人繳費,在養老保險制度確立前入職的職工,向他們支付的養老金由后來繳費者負擔,由此帶來空賬。

    現行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離退休制度屬國家保險模式,個人不繳納任何保險費。實行統賬結合的改革方案后,已經退休的部分職工和參加工作的職工,個人賬戶上沒有積累基金,同樣形成空賬,這部分資金就構成了轉制成本。

    業內人士認為,事業單位改革成敗,首先要解決轉制成本。

    以社?;馉顩r最為良好的深圳為例,個人賬戶已經全部做實,社?;鹨灿懈鞣N投資組合,收益穩定且有相當的富余,但是這背后主要原因是深圳的人口結構,老年人偏少,深圳戶籍人口七八個在職人員供養一個退休人員。

    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將經歷相當長的一段轉軌期,由此帶來的轉軌成本勢必在中短期內給中國養老金賬戶收支帶來不小的壓力,直至“老人”和“中人”全部消失(改革前退休的職工為“老人”,在改革前參加工作而在改革后退休的職工為“中人”)。

    據學者測算,按照8%的個人繳費率,如果3000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月平均工資2500元,每年空置的個人賬戶,少繳費用達720億,相應帶來并軌后轉制的成本。

    日前,由清華大學、中國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多家研究機構。將各自完成的養老金頂層設計方案報至人社部。

    其中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團隊提交的方案建議,機關事業單位采取“退休金漸退、職業養老金和個人儲蓄漸進”的策略,從2016年開始建立個人儲蓄養老金賬戶,個人繳費為個人工資的8%(4%為國民基礎養老金稅,4%為個人養老儲蓄),單位繳費為個人工資的8%(4%為個人養老儲蓄,4%為職業養老金)。

    個人儲蓄和職業養老金實賬投資運營,最低貼現率為5%。退休金逐年下降,個人養老金逐年上升,保障過渡期基本養老金待遇不變,直至對接國民基礎養老金,退休金徹底退出,按照這一制度設計,大約需要20年。

    好紧我太爽了视频免费高潮

      <source id="ev53w"></source>
  •